藕池防渗膜铺完就不管?这些后期养护技巧能延长寿命
浏览次数:次信息来源: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发布时间:2025/10/13
藕池防渗膜铺设完成不代表 “一劳永逸”,后期养殖过程中,膜材易受莲藕根系、水质变化、环境因素影响出现破损、老化。科学养护能减少损伤、延缓老化,确保防渗效果长期稳定,降低重复更换成本。以下梳理核心养护技巧。一、日常巡查:及时发现隐性隐患1. 定期目视检查每周至少 1 次沿藕池周边、进出水口区域巡查,重点关注:膜材暴露区域(如池边未被土壤覆盖的部分)是否有变色、发脆(老化迹象);焊缝处是否有开裂、起翘(尤其拐角、穿膜管道周边,易因受力出现缝隙);池面是否有局部水位异常下降(可能是膜材破损渗漏导致),或池边地面是否有不明积水(排查是否为膜材渗漏)。巡查时做好记录,对疑似问题区域做标记,便于后续重点排查。2. 结合养殖操作检查每次施肥、施药或清理淤泥后,额外检查膜材状态:施肥时避免肥料直接堆放在膜材表面(部分肥料含酸性物质,长期接触易腐蚀膜材),若有肥料洒落需及时用清水冲洗;清理淤泥时,查看工具(如铁锹、耙子)是否划伤膜材,若发现淤泥中混有尖锐杂物(如碎石、玻璃渣),需彻底清理,避免后续损伤膜材。二、环境管控:减少外部因素损伤1. 水质与淤泥管理定期检测藕池水质 pH 值(保持在适宜范围),若水质偏酸(如淤泥发酵过度),需适量添加生石灰中和(避免酸性物质加速膜材老化);每年养殖结束后,彻底清理池底淤泥(淤泥长期堆积易滋生微生物,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能腐蚀膜材),清理时用高压水枪平缓冲洗(避免水压过大冲击膜材),禁止用尖锐工具直接铲刮膜材表面。2. 避免尖锐物接触养殖过程中,禁止在藕池周边堆放碎石、砖块、金属废料等尖锐物品(防止意外滑落砸伤膜材);投放藕种、收获莲藕时,轻拿轻放,避免种苗携带的硬根、工具(如采收刀)划伤膜材;若需在池边搭建临时设施(如灌溉管道支架),需在支架与膜材接触处垫厚木板或土工布(分散压力,避免局部挤压破损)。三、损伤修复:小问题别拖成大隐患1. 小面积破损修复若发现膜材有针孔、小裂缝(宽度较窄),立即排水至破损区域暴露:用酒精清理破损处及周边 5cm 范围内的杂质、潮气,晾干后用同材质防渗膜补丁(补丁面积需比破损处大,确保覆盖完整);用挤压焊枪沿补丁边缘焊接,焊接时保持焊枪匀速移动,确保焊缝饱满、无气泡,焊接后用手轻掰补丁,若补丁与原膜材无分离,说明修复合格。2. 大面积破损或焊缝开裂修复若破损面积较大(超过一定范围),或焊缝出现连续开裂,需先标记破损区域,彻底排水后切除破损部分:裁剪新膜材(与原膜材规格一致),新膜材与原膜材的搭接宽度需符合标准,搭接处清理干净后用双轨热熔焊机焊接;焊接完成后,用真空检测仪逐段检测焊缝密封性,确保无渗漏后再重新回填、蓄水,避免修复不彻底导致二次渗漏。四、季节防护:适配不同气候影响1. 高温与暴晒防护夏季高温时,藕池保持正常水位(水层可隔绝阳光直射,减缓膜材紫外线老化),若水位过低,可在池边种植遮阳植物(如芦苇、茭白),或在膜材暴露区域覆盖遮阳网(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);禁止在高温时段(正午)进行膜材表面清理、修复等操作(高温下膜材柔韧性下降,易因操作不当破损)。2. 低温与冻融防护冬季结冰前,彻底排空藕池积水(避免冰层膨胀挤压膜材,导致开裂),若无法排空,需保持水位稳定(避免水位反复升降形成冰层挤压);结冰后禁止在池面踩踏、碾压(冰层可能与膜材冻结,融化时拉扯膜材导致破损),待冰层完全融化后,检查膜材是否有冻裂痕迹,及时修复。3. 雨季与汛期防护雨季来临前,检查藕池排水系统(如排水沟、溢洪口)是否畅通(避免雨水过多导致水位暴涨,膜材受水压过大变形);暴雨后,排查池边是否有水土流失(水土流失可能导致膜材裸露,失去保护层),若有裸露需及时补填细土,覆盖膜材。五、闲置期养护:休耕期别忘 “呵护”藕池休耕期(如冬季闲置),需做好膜材保护:若池内无积水,在膜材表面覆盖一层薄土或土工布(避免膜材长期裸露在空气中,受风吹、日晒、雨淋加速老化);定期巡查闲置藕池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踩踏、堆放杂物,若发现膜材有老化迹象(如表面发脆、变色),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局部更换,为下一轮养殖做好准备。藕池防渗膜后期养护的核心是 “勤巡查、早发现、快修复、适环境”,无需额外增加大量成本,只需在日常养殖中融入养护细节,就能显著延长膜材寿命。养护时需结合当地气候、养殖品种特点灵活调整,若对损伤判断、修复操作有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防渗团队,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养护效果。
